作者:弥生日语
日本是一个对社交礼仪非常重视的国家。日本拥有它不同于西方社会和中国的独特的“礼仪文化”。日本社会重视礼节,在日本人的日常工作、学习和生活中,和亲近感相比,更要求恭敬礼貌的态度。笔者从异文化的角度,以自己在日本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,浅谈日本独特的“礼仪文化”。
笔者认为,日本的“礼仪文化可以粗俗的分为“硬文化”与“软文化”两大类型。即到现在为止的在日本文化研究中看得见并且感受到的约定俗成的“日本文化”归于“硬文化”;与“硬文化”相比,“软文化”是看不见的,让我们外国人(母语不是日语的群体)感到“异处”。某种程度可以说是“不可思议”的文化因素。
众所周知,在日本,对尊长及不太了解的人,要使用客气、礼貌的语言表达方式,即敬语。我们要从观察日本人使用敬语的场合入手、掌握好讲敬语的对象、什么时候讲敬语、用什么形式表达敬语等关键问题,就不会因为不使用敬语或错用敬语而失礼了。
日本的“鞠躬文化”也是日本礼仪文化的要素之一。日本人为表示恭敬礼貌,而作[鞠躬]。不仅在初次见面使用,而且在日常的见面和分手道别、感谢、道歉的场合也频繁地使用。日本[鞠躬文化]中,男性与女性鞠躬的方法有所不同。
与以上“硬文化”相比,日本礼仪文化中,日语中“模糊的表达方式”无法避免。日本人请求对方做某事时,不直接说“请你?”,而是委婉地说“我希望?”,“这么做怎么样”等等;谢绝邀请时,一般不明确说“不行”,而是显出犹豫的样子,作为不好开口的信号。这些表现方式起因于日本人的民族性格,日本这个单一民族的国家里,国民的性格有其共通之处,所以他们认为不需要表达得过于明确,对方也会明白自己的意思。做为我们外国人学 习日语,首先要理解日本社交礼仪文化中的这些“软”的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日语。
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,有些细微的细节让我们外国人感到“不可思议”。例如,在日本,搬到新居后,要带着毛巾、香皂或小点心之类的小东西,小礼物送给周围的邻居,请对方关照。与“小礼物”相比,日本人更注重自己的诚意。这种礼仪文化不是某个人规定的,而是日本社会长期约定俗成的。日本礼仪文化中,存在许多类似的“软文化”因素,只要注重这些“软文化”因素,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“硬文化”因素。
日本礼仪禁忌
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时,女子在右边走;如果挽手行走,是女子挽着男子。三个人上街,中间的位置让给受尊敬的人。